|
图说安全:一线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!来源:雄安新区作者:雄安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浏览数:5005次
这是一份有关危险源目视化的资料,包括危险源名称、危险因素、应对措施、导致后果、警示标志。 起重机械: 危险因素: 1、使用断、腐蚀、磨损、变形超标的主钩钢丝绳、吊索具; 2、使用裂纹、磨损、塑性变形、开口度超标等缺陷的吊钩; 3、同时吊起两付模具; 4、行车主钩升降制动器失效; 5、主钩钢丝脱槽性磨损; 6、起重作业违反“十不吊”规定。 应对措施: 1、按标准定期对主钢丝吊绳、吊索具进行检查,发现每股钢丝绳断裂达到10%、腐蚀或磨损达到原钢丝绳表面的40%、变形超标的立即更换; 2、操作工每天对吊钩进行点检,发现裂纹、磨损、塑性变形、开口度超标15%等缺陷的立即反馈维修工; 3、不允许同时吊起两付模具; 4、操作工日点检,维修工定期检查,确保制动器完好; 5、操作工日点检,维修工定期检查钢丝绳定位状态; 6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,做到十不吊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坠物伤害事故。 冲、剪压机械: 危险因素: 1、冲压脚踏开关无护罩; 2、冲压机床制动器与离合器协调失误; 3、冲、剪、压制机PE链接缺损; 4、安全防护”光棚”失效或未使用; 5、压力机上方灯具因震动掉落; 应对措施: 1、按标准设置完备的防护罩; 2、调整,确保制动器工作可靠,并与离合器协调可链接; 3、PE链接线规范可靠; 4、严格执行班前检查; 5、检查修复; 导致后果:发生机械伤害事故。 冲压作业: 危险因素: 1、未正确使用辅助工具; 2、包料放置架强度不够或放置地面不平整无放倒装置; 3、包料捆扎松脱变形或托架着地面积小倾倒; 4、冲压机作业未按规定使用按钮站; 5、光电保护未使用; 6、未正确穿戴使用劳保防护用品; 应对措施: 1、按工艺规定使用专门工具; 2、使用前认真检查确认,及时调整料架平整度; 3、吊运或摆放时检查确认,采取防倒措施; 4、必须使用按钮站操作; 5、必须使用光电保护装置; 6、正确穿戴劳保防护用品。 导致后果:发生物体打击、划伤事故。 低压电气柜(箱): 危险因素: 1、配电箱外露带电部分无屏护; 2、配电箱内插座接线不正确或电器元件、线路凌乱、蓬松、裸露、接触不良; 3、配电器内有纱头或其他杂物、积水等; 4、电器柜门随时开启; 5、金属外壳与电网PE线链接不可靠; 应对措施: 1、由专业维修电工对外露部分使用有机玻璃屏护; 2、维修电工按照要求对配置电箱内线路进行链接,并每月检查一次,是否有线路凌乱、蓬松、裸露、接触不良等现象; 3、维修电工每月对电器柜检查清理,确保电气柜内无杂物、积水; 4、非专业人员禁止打开电气柜门; 5、金属外壳应与电网PE线可靠链接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电击伤事故。 叉车: 危险因素: 1、车辆灯光失效、喇叭不响、离合器、制动、方向等性能失效; 2、未按规定时速运行或车辆带故障行驶; 3、车辆倒车、行驶对周边环境不仔细或判断失误; 4、未按“叉车工作业八不准”规定要求作业; 对应措施: 1、驾驶员每日开始工作前对叉车性能进行检查,发现车灯光失效、喇叭不响、离合器、制动、方向等性能失效等异常状况立即停止作业,并反馈维修; 2、叉车在厂区道路行驶应小于15公里/小时,车间内部行驶小于5公里/小时,出现故障立即停止,严禁带故障行驶; 3、起步时应查看周围有无人员和障碍物,然后鸣笛起步,在叉车流转频繁的路口和路段应设人行通道,并保留安全距离; 4、严格按照“叉车工作业八不准”规定要求作业,并在现场目视化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。 风动工具: 危险因素: 1、风动工具防护罩缺损、放松脱锁卡无效; 2、风动工具气管接头过多泄漏、老化、腐蚀、长度过长等; 3、风动工具阀门失效或松动; 4、未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。 应对措施: 1、启动前,首先检查工具及其防护装置完好、夹紧正常,无松脱;压力源处安全装置完好,风管链接处牢固;工具部分无裂纹、毛刺; 2、风动工具只允许链接一个气阀接头,气管无泄漏、老化、腐蚀,长度≤12m; 3、风动工具应保持自动关闭阀完好,保证在操作时,只有用力启动开动,才能正常工作; 4、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其他伤害事故。 壁扇: 危险因素: 1、壁扇固定支架、防护罩螺丝松动或防护罩变形破损; 2、壁扇电路电线裸露、开岔或线路老化; 3、开关盒上有杂物,潮湿导致漏电; 4、电机运转异响,出现火花或短路; 对应措施: 1、操作工发现壁扇固定支架、防护罩螺丝松动或防护罩变形破损的,停止使用并反馈维修工进行维修; 2、壁扇电路电线一律绝缘固定在墙壁上,对老化及腐蚀的电线及时更换; 3、操作工应保持本岗位壁扇开关盒表面清洁,确保开关盒上无杂物或水渍; 4、立即断电并反馈维修工进行维修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触电伤害、火灾事故。 登高梯: 危险因素: 1、登高梯链接绳断裂,磨损或长度不够; 2、脚踏横梁脱落,裂纹或变形; 3、防滑橡胶垫松动或脱落; 4、私自挪用登高梯。 应对措施: 1、确保链接绳无磨损,断裂;长度确保人字梯可以张开75度2、操作工使用前应先检查梯身,确保脚踏横梁无掉落,裂纹或变形; 2、脚踏横梁完好,无裂纹或变形状况; 3、防滑部分使用前必须检查,确保人字梯脚与地面接触稳定; 4、登高梯由专人统一管理,定点存放,使用前按规定申请报批,作业时需要专人监护,以免发生意外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坠落伤害事故。 模具清洗: 危险因素: 1、电加热保护系统缺陷或电加热器绝缘损坏; 2、高压水枪把持不稳; 3、模具清洗时杂物溅起; 4、地面格栅缺损或不平滑倒; 应对措施: 1、电加热保护系统应有维修人员每月检查一次,确保其完整和有效性以及绝缘效果良好; 2、操作时应注意把持,压力调节适当; 3、操作工应佩戴护目镜; 4、操作工对地面格栅应经常检查,发现格栅缺损及时维整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其他伤害事故。 直梯: 危险因素: 1、梯宽、梯级间隔及护笼条尺寸不符合标准; 2、人员随意攀登。 应对措施: 1、梯宽尺寸最佳为500MM,不得小于300MM,梯级间隔应为300MM,踏棍应采用直径20MM的圆钢,防护条数量不得少于5根; 2、非工作人员严禁攀登,攀登作业时必须要有专人监护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坠落伤害事故。 储气罐: 危险因素: 1、储气罐未在检验期内使用; 2、安全阀失效或未定期校验; 3、储蓄罐内积水未定期排放。 应对措施: 1、储气罐、到管接头内外部检查每年一次,全部定期检验和水压强度试验每三年一次,并做好详细记录,在储气罐上注明工作压力,下次检验日期并经专业检验单位发放“定检合格证”,未经定检合格的储气罐不得使用; 2、安全阀必须按使用工作压力定压,每班拉动、检查一次;每周做一次自动启动的试验和每个月与标准压力表校正一次,并加铅封; 3、每班下班后要按时对储气罐进行积水排放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爆炸事故。 危险化学品: 危险因素: 1、化学品使用,化学品泄漏,可能造成中毒; 2、化学品储量存放超标; 3、明火、电气火灾等可能导致火灾因素。 对应措施: 1、化学品应定点存放,保证通风,存放中的化学品应处于密封状态,避免泄露。作业现场应有稀释水源并备有公用防毒面具; 2、化学品存放应指定负责人,并在现场明确标明储量; 3、化学品存放区域严禁烟火,必须配备灭火器,消防砂等应急物资,并设有专人维护,每天检查一次,并保证存放区域内温度低于61℃.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伤害事故。 电焊机: 危险因素: 1、电焊机绝缘电阻不符合; 2、电焊机电源输入、二次输出端无屏护; 3、焊机PE连接不可靠; 4、焊接区域易燃物未清理,引发火灾; 5、焊接破损,绝缘不良。 应对措施: 1、每半年检测一次绝缘电阻; 2、电源输入、二次输出端确保屏护完好; 3、定期检查,确保PE连接可靠; 4、焊接前,对区域易燃物进行清理; 5、使用前检查焊钳,发现损坏及时更换; 6、操作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。 导致后果:发生触电或火灾事故。 工位器具: 危险因素: 1、工位器具支撑脚变形或磨损; 2、工位器具超载或超高摆放物件; 3、工位器具占道; 4、工位器具堆叠码放或码放超高。 应对措施: 1、操作工发现工位器具磨损严重或者支撑脚架变形的,应立即停止使用,并维修; 2、工位器具严禁超载或超高摆放物件,应由专人定期检查; 3、工位器具摆放在规定范围内,严禁占道; 4、工位器具严禁堆叠码放,最高码放不得超过3层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翻到砸伤伤害。 工业气瓶: 危险因素: 1、工业气瓶损伤、腐蚀,安全附件缺损; 2、工业气瓶超检验周期使用; 3、工业气瓶存放和使用没有采用防倾倒装置; 4、工业气瓶存放和使用与明火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; 5、皮管破裂或施焊作业现场未对易燃物清洁; 6、乙炔瓶防倒存放或使用。 应对措施: 1、拒绝使用; 2、检验周期内使用,定期检验保证气瓶安全附件完好; 3、存放和使用工业气瓶时必须使用防倒装置; 4、存放和使用与明火的距离≥5米; 5、更换,清理作业现场易燃物。 工业管道: 危险因素: 1、架空管道支架不牢固; 2、压缩空气管道出口防护缺陷; 3、压缩气管可能造成的爆炸; 4、通过道路的管道无高度标识。 应对措施: 1、管道支架符合要求; 2、按要求设置防护; 3、按要求设置高度标识。 摇臂钻床: 危险因素: 1、戴手套操作; 2、操作时废屑飞出; 3、操作时工件未夹紧。 应对措施: 1、旋转机床严禁戴手套作业; 2、与钻床保持相对的距离并戴护目镜; 3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。 作业环境: 危险因素: 1、地面坑池无盖板; 2、作业区域地面有突出绊脚物等; 3、器具占道,地面有积油、积水; 应对措施: 1、设置盖板或护栏; 2、洁除绊脚物等,或设置盖板或护栏; 3、保持通道畅通,及时清理地面积油、积水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其他伤害事故。 起重作业: 危险因素: 1、起重作业违反“十不吊”规定; 2、行车音响信号无效; 3、使用断丝、腐蚀、磨损、变形超标的吊索具; 4、模具无重量标示。 应对措施: 1、严格执行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; 2、定期检查发现立即维修; 3、按标准定期对吊索具进行检查,发现每股钢丝绳断裂达到10%、腐蚀或磨损达到原钢丝绳表面的40%、变形超标的立即更换; 4、两人以上作业确定指挥,协调配合。 维修作业: 危险因素: 1、断电时为按规定在闸刀处挂警示牌、派人现场监护; 2、机床、模具维修时,机床为停止; 3、压力机维修,机床滑块未降至下死点; 4、模具维修未戴护目镜。 应对措施: 1、断电时,在闸刀处悬挂警示牌并派人现场监护; 2、机床、模具维修时,必须断电停机维修; 3、将机床滑块降至下死点; 4、模具维修时,必须配戴护目镜; 5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。 导致后果:可能发生其他伤害事故。 上一篇: 安全教育:习惯性违章之30
|